办公系统
个人会员
单位会员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资讯 正文

CIE学术 |《电波科学学报》“超视距传播与探测”专题学术论坛

2022-06-14

编者按


    《电波科学学报》2022年第2期聚焦超视距传播与探测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成果,出版了“超视距传播与探测”专题,本期专题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郭立新教授担任客座主编。在此专题出版之际,中国电子学会电波传播分会、《电波科学学报》编辑部、电波环境特性及模化技术重点实验室、昆明电磁波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等单位特联合隆重推出此次专题学术论坛,集中展示超视距传播与探测重点方向的最新研究进展。 


1655199366104851.png


论坛主席简介


1655200359132855.jpg


郭立新,博士,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学院院长,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和无线电物理专业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4),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2),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2019),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并被国家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IEEE高级会员,美国纽约科学研究院会员,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URSI)中国委员会电磁场理论及应用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会士,中国电子学会电波传播分会副主任委员,“复杂地海环境电波传播与散射”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首席,“复杂环境光电信息感知科学与技术”高校创新引智基地主任。主要从事复杂环境电波传播与电磁散射、计算电磁学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出版学术专著8部,在IEEE Trans. AP, IEEE Trans. GRS等发表刊物论文38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授权发明专利28件。


报告一:基于时频分析的紧凑型高频地波雷达目标检测技术 

周浩   武汉大学


1655200332461792.jpg


周浩,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珞珈青年学者。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为雷达信号处理、阵列信号处理和自适应信号处理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参与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究开发专项、国家海洋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10余项课题研究。在IEEE/IEE等著名SCI、EI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目前已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获软件著作权9项。


摘要:高频地波雷达除了在监测海洋动力学参数方面发挥作用之外,在目标检测和跟踪上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紧凑型高频地波雷达来说,在海面船只目标检测和跟踪上还未进入实用化阶段。紧凑型高频地波雷达OSMAR-S采用小型化天线,安装维护方便、成本低、节约海岸线资源,但是在目标检测和跟踪上还面临着很多问题,主要包括检测背景复杂多变、目标信噪比低、船只机动等难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基于时频分析方法进行目标时频脊线提取,进而进行恒虚警检测,力求提升船只目标的检测性能,改善传统CFAR的不足之处。我们利用在福建东山雷达站同步收集的雷达回波数据和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船只数据进行了验证,证明时频检测方法在弱目标、多目标、杂波边缘目标、非平稳目标情景下的检测性能及最终跟踪结果均优于传统的CFAR方法。


报告二:电离层电波传播与天波超视距探测  

王世凯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


22.png


王世凯,研究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高级专家,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信息化系统装备电波环境自适应技术和工程应用研究工作,包括电离层测量、电波环境参数反演、电离层参数空时预测预报、效能评估短波传播目标定位、短波超视距探测系统论证研制等;作为项目总师和副总师主持国防重点实验室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技术基础、总装技术基础、总装预研、型号研制等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军标6项(第一起草人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集体)、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集体)、“十二五”集团公司军工重大贡献奖项目团队奖等。


摘要:天波超视距探测工作在短波频段,与常规微波探测不同,其利用电磁波的电离层反射,实现下视传播从而监测到目标,电离层是天波超视距探测的重要组成部分,电离层时空变化对天波超视距目标探测能力有利有弊,报告主要对电离层对天波超视距探测的影响、应对措施以及相关研究进展等内容进行介绍。


报告三: 微波超视距雷达探测性能预测与分析方法研究

王玲玲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


1655200277886486.jpg


王玲玲,高级工程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硕士,2008年起至今工作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主要从事雷达系统仿真,负责多个国家预研创新项目,曾获集团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次,三等奖2次,七二四所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次。


摘要:针对微波超视距雷达基于大气波导异常传播条件超视距探测的机理,研究大气波导对超视距雷达探测性能的影响,基于系统噪声补偿的雷达回波反演低空大气波导方法,讨论雷达预测威力置信度评估方法,提升大气波导反演及雷达威力预测的准确性。同时讨论微波超视距雷达低空盲区补偿方法,探索对低空小目标检测能力的提升方法。


“超视距传播与探测”专题主要包括大气波导成因分析与数值模拟、蒸发波导预测模型改进和性能分析、超视距电波传播机制和模式、超视距信道分析与建模、蒸发波导传播建模与特性分析、微波超视距目标探测、超视距雷达信号处理以及时延估计等研究成果。  欢迎对该领域的专家学者关注电波科学学报“超视距传播与探测”专题论文。


专题论文


超视距低空电波传播模式研究分析

张宁, 周亮, 王玲玲

doi: 10.12265/j.cjors.2021250

粗糙海面建模及其在蒸发波导传播中的应用研究

郭相明, 张玉生, 张辉, 康士峰

doi: 10.12265/j.cjors.2021215

一次伴随雷达异常地物回波的超视距探测成因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

胡昊, 丁菊丽, 张羽, 赵小峰, 葛晶晶, 梁志超

doi: 10.12265/j.cjors.2021219

改进的蒸发波导RSHMU模型及预测性能分析

张利军, 李建儒, 王红光, 韩杰, 张超, 张守宝

doi: 10.12265/j.cjors.2021243

区域蒸发波导及微波路径损耗预报与验证

王淑文, 杨坤德, 杨帆, 史阳, 胡大卫

doi: 10.12265/j.cjors.2021247

海上微波超视距传播试验研究

刘成国, 熊得安, 段开源, 胡文韬, 曹立锋, 黄立峰, 郭相明, 王红光

doi: 10.12265/j.cjors.2021253

一种水平不均匀反常大气折射环境反演方法

刘成国, 周鸿锟, 胡文韬, 段开源, 程润生, 黄立峰, 郭相明, 王红光, 蔡红涛

doi: 10.12265/j.cjors.2021268

蒸发波导超视距信道建模及容量估计

冯菊, 曹熙, 廖成

doi: 10.12265/j.cjors.2021214

海上超短波超视距对流层散射信道模型研究

张洋, 毛忠阳, 刘锡国, 赵志勇, 张嵩

doi: 10.12265/j.cjors.2021221

低频多跳天波时延估计算法比较

穆中林, 王桥桥, 周丽丽, 胡欣悦, 何立风

doi: 10.12265/j.cjors.2021262

抛锚状态下的船载地波雷达目标自适应检测方法

公维春, 纪永刚, 黎明, 王祎鸣, 张杰

doi: 10.12265/j.cjors.2021202

基于稀疏迭代的非连续谱高频雷达信号处理方法

潘孟冠, 刘鹏, 刘升恒, 陈伯孝

doi: 10.12265/j.cjors.2021032

微波超视距雷达组网探测范围研究

汤华涛, 察豪, 田斌, 王彬彬

doi: 10.12265/j.cjors.2021114


学术交流群


“电波之家“学术交流群,可加好友申请入群(请注明姓名、单位)


1655200207612697.jpg


1655200161535334.jpg


《电波科学学报》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电子学会主办、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承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刊载的文章内容涵盖整个电波科学的理论研究、试验研究和工程应用,包括电磁场理论、天线、电磁兼容与频谱管理、遥测遥控、地球科学、空间科学、生物电磁、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中所涉及的电波传播内容,重点刊登该领域的基础科学、理论研究、试验研究、工程应用、系统设计等方面的创新科研成果。《电波科学学报》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国CSCD/ CNKI/ CSAD/ CSTPCD、荷兰SCOPUS、日本JST收录。



返回列表页

加入会员

学会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