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系统
个人会员
单位会员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资讯 正文

乘风破浪 未来可期|第七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风采(二)

2022-04-20

“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是由中国科协于2015年10月立项的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中国电子学会作为具体实施单位之一,充分发挥学会“小同行”和高水平学术大师聚集的专业优势,强化对信息科技领域青年人才苗子的发现举荐作用,及早发现、重点扶持、加快培养年龄在30岁上下,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学者,为他们提供政策咨询、科研经费支持及学术交流、成果转化等工作平台。2015年以来,中国电子学会累计遴选培养92名青年科技人才,形成了由200余名院士和知名专家组成的导师队伍。2022年度,中国电子学会向科协推荐19位青年科学家入选第七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本期文章带您进一步了解他们。


1650435243627506.png

image.png


陈嘉民(1989-),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第七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入选者,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特别研究员(fellowship),全国材料与器件理事会理事磁性材料专家组专家。长期从事传感新材料,微纳磁传感器,自旋电子材料与器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科院人才项目、中科院仪器设备功能开发项目、企业委托项目等科研项目多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获美国、日本、中国专利10多项。受邀为Nature 子刊Microsystems & Nanoengineering、Appl.Phys.Lett.、J.Appl.Phys.、IEEE Sensors Journal、JMMM、AIP ADVANCE等国际论文期刊长期担任审稿人。


 image.png


郑雨晴(1990-),北京大学助理教授,第七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入选者。主要研究方向是通过有机化学与微电子学的交叉进行柔性电子电路、脑机接口领域的相关研究。本科和博士阶段均在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学习,2012年获化学学士学位,2017年获有机化学博士学位,导师为裴坚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有机电子学等相关领域。博士后期间加入斯坦福大学化工系Zhenan Bao教授课题组从事电子皮肤方向的研究。累计在Science, Nature Materials, Nature Biotechnology, Nature Communications, JACS, Advanced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论文34篇,申请美国专利1项,受邀担任多个学术期刊独立审稿人,获评2017年度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入选Springer Thesis论文奖。


 1650427877819500.png


赵昱达(1989-),浙江大学微纳电子学院前沿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第七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入选者。长期从事二维半导体材料与性质开发,二维逻辑器件性能优化,以及二维多功能感知器件的构筑。从二维材料独特的物理性质出发,深入系统地研究了材料层间相互作用机制、载流子电学输运行为、光子与电子相互作用;运用新材料和新结构开发高性能及新原理逻辑器件,为硅基集成电路实现极限尺度微缩提供了解决方案;基于二维晶体管进一步开发的感知器件,表现出感存一体功能,为非冯构架新器件提供了技术支撑。截止目前在领域内高影响力期刊共发表30余篇论文,一作14篇,3篇高被引论文,受到多领域专家的高度评价,被Nature Nanotechnology杂志重点报道,研究成果为后摩尔时代新型智能器件与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image.png


侯淇彬(1991-),南开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入选第七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入选者,南开大学“百青计划”。2019年6月于南开大学取得工学博士学位,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冯佳时教授和颜水成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目前已在IEEE TPAMI,IEEE CVPR, NeurIPS,IEEE ICCV等SCI一区/CCF A类顶级期刊及国际会议发表论文20余篇,谷歌学术引用4000余次,单篇最高引用1100余次。开发的显著性检测与分割算法成功应用于华为系列旗舰手机并在德国慕尼黑发布会上现场展示。曾获中国人工智能学会2020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华为优秀成果奖等奖项。


image.png 


徐梦炜(1992-),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特聘副研究员,博导,第七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入选者。于北京大学获得本科与博士学位,微软亚洲研究院“铸星计划”访问学者,普渡大学访问学者,ACM SIGMobile China 2021优博。主要研究领域为移动/边缘计算和系统软件,近些年专注于智能手机、IoT、地轨卫星等边缘设备上的人工智能系统构建与优化研究,相关成果发表于ACM MobiCom/MobiSys/UbiComp/USENIX ATC/IEEE TMC等国际顶级会议期刊,受邀担任UbiComp/ICWS/IEEE TMC等会议期刊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课题、北京市科技新星、百度松果基金等多个项目。


 image.png


高晓铮(1992-),北京理工大学特立博士后,第七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入选者。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网络高谱效高能效通信,在相关领域发表论文21篇,其中SCI论文14篇(第一/通信作者10篇),单篇SCI他引最高为54次,出版专著1本。主持科研项目3项,曾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获得了中国电子教育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全球通信大会最佳论文奖、徐特立奖学金(北理工最高荣誉奖学金)、 “青春北理”科研创新榜样等荣誉。


 image.png


彭守仲(199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北航合肥创新研究院微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第七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入选者。长期从事自旋信息器件相关研究,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技创新特区、北航青年拔尖人才等项目5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Electron.、IEEE IEDM等高水平期刊和会议发表高水平论文10余篇。参与编写教材3部,其中2部获批工信部“十四五”规划教材。申请发明专利8项,2项实现转化。参与制定中国电子学会团体标准2项,2次获得中国电子学会成果鉴定,荣获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4)。


 image.png


黎博(1989-),湖南大学副教授、博导、岳麓学者、湖湘青年英才,第七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入选者。二维材料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半导体学报》青年编委,《Magnetochemistry》客座编辑,国家重大项目骨干成员。本科毕业于湘潭大学,博士毕业于中科院半导体所,导师为李京波教授、魏钟鸣教授。2017年加入湖南大学段曦东教授团队,跟国际顶尖材料学家、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段镶锋教授有紧密合作。主要针对新型二维范德华原子晶体的掺杂及其异质结在光电探测、电磁输运应用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目前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 Mater.、Nat. Commun.、Adv. Mater.、ACS Nano等期刊发表论文20篇。


image.png 


白霖(1990-),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主要从事GaN射频微波元器件的研究工作。工作期间,研发设计的芯片顺利通过国内主要客户验收,应用于5G通信基站,实现了关键元器件的国产化替代。在量产交付阶段,解决了一系列工程应用的实际问题,推动芯片晶圆产出良率得到大幅提升。2022年入选第七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


image.png 


李子薇(1993-),复旦大学副研究员,第七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入选者。主要从事先进成像技术与智能重建算法的研究,对压缩采样的多维光场计算模型进行探索,提出了一系列高效解耦算法和复用采集技术,有效提升了动态成像和多光谱成像等应用的成像性能;针对生命科学的成像需求,首次实现了自适应光学像差校正的层析结构光显微技术,为大规模神经环路观测提供有效工具。参与多项国家与省部级重点研发项目,在领域内权威SCI刊物发表论文8篇。曾获电子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荣誉称号。


返回列表页

加入会员

学会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