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系统
个人会员
单位会员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资讯 正文

CIE青托风采 | 南京理工大学连继伟 做“顶天立地”的研究

2024-02-21

中国电子学会自2015年起开始组织实施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项目重点支持30岁上下潜心研究的青年科技人才,采用以奖代补、稳定支持的方式,对每一位扶持培养的青年科技人才稳定支持三年。目前,学会已成功推荐160位青年人才入选第1-9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本年度中国电子学会官方公众号将继续开设“青年人才托举项目被托举人风采”栏目,集中展示优秀被托举人风采,敬请关注!


本期优秀被托举人:连继伟


连继伟(1992-),2015年在湖南大学获得学术学位,2020年在电子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8年到2020年前往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进行访问学习,现为南京理工大学微电子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毫米波天线和电磁超表面,以第一/通讯作者在IEEE TMTT、IEEE TAP等微波天线领域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曾担任SCI期刊FRONTIERS IN SOFT MATTER客座副编辑,现担任SCI期刊ELECTRONICS客座编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南京理工大学自主科研专项重大重点培育专项等项目6项。曾获评电子科技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四川省优秀毕业生,江苏省双创博士等荣誉。指导多名学生获IWS2023 MVC COMPETITION一等奖、“挑战杯”“揭榜挂帅”专项赛全国擂主、南京理工大学“校长奖章”等荣誉。经中国电子学会推荐,入选第九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顶天”:做最前沿的学术研究

在硕士期间,连继伟师从电子科技大学班永灵教授,研究方向为毫米波天线。然而,刚开始时连继伟并非专攻这个方向。进入成电后,课题组内的天线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面向4G应用的微波天线设计,另一类是面向5G预研的毫米波天线设计。显然,微波天线的研究更加成熟且更容易应用,因此从事该方向的研究能更容易得到通信厂商的青睐。然而,在经过一学期对微波天线的学习后,连继伟发现自己总有一些奇思妙想,对一些新的结构和现象尤为感兴趣。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并通过与导师积极沟通,连继伟毅然决定转向毫米波天线领域,从零开始。转变研究方向后,连继伟如鱼得水地投入工作,一年内就取得了第一个成果,为后续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随后,连继伟顺其自然地选择了硕博连读,在电子科技大学继续深耕毫米波天线这一领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连继伟在开展二维扫描毫米波多波束天线的研究时,发现现有解决方案面临着尺寸大、不易集成的难题,与新一代电子系统小型化集成化的发展趋势背道而驰。为了克服这一难题,连继伟也是坐起了科研的“冷板凳”,走入了知识的“无人区”。后面经历了无数个日夜的设计、推翻、再设计、再推翻,最终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相关成果也是发表在天线领域的顶级期刊。

在悉尼科技大学的访学经历,对连继伟的研究生涯产生了深远影响。在那里连继伟有机会与众多国际顶级的电磁领域专家一起工作,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Richard W Ziolkowski教授。作为国际顶尖的电磁超材料/超表面研究科学家,他的严谨、勤奋和无私分享的精神给连继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他启发,连继伟开始接触并深入了解电磁超表面的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连继伟逐渐发现自己对这个新颖且充满挑战性的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电磁超表面具有设计灵活、操控精细等优点,让连继伟看到了它在毫米波天线设计中的巨大研究前景。连继伟利用自己在毫米波天线的积累对电磁超表面进行探索,做了一些有趣的工作。


“立地”:做最有用的应用研究

连继伟博士毕业后入职了南京理工大学丁大志教授团队。南京理工大学是国防七子院校之一,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社会进步为使命。进入新的环境后,连继伟也是主动调整,主动适应,开始思考如何将在电磁超表面领域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特别是与国防相关的问题。连继伟深知这是一个难得的平台,可以在这里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寻找电磁超表面在国防应用中的可能性。积极申报和参与国防项目的研究,以项目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JKW等项目。

连继伟表示入选青年托举工程是一份极大的鼓舞和认可。作为青年被托举人,将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推进科研工作,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他相信,在中国科协和中国电子学会的支持下,必定能茁壮成长,早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复合型人才。


返回列表页

加入会员

学会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