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系统
个人会员
单位会员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资讯 正文

信息素养专家谈丨陈庆贵:开展信息素养教育,为未来社会培养具有数字素养与技能的社会公民

2023-08-25

1692947268129792.jpg

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以展示电子信息综合素养为目标的全国性中小学生科普竞赛活动“2023全国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以下简称大赛),经过初赛、复赛、决赛的激烈角逐后,于8月21日在浙江桐乡乌镇圆满收官。大赛总裁判长、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小学专委会主任、中央电教馆教育技术研究部原主任陈庆贵就信息素养教育、本届大赛赛况、特色亮点等问题接受了新华网记者的专访。

新华网:作为资深的教育信息化领域的专家,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陈庆贵:信息素养是人对信息社会的一种基本适应能力。它涉及信息的意识、能力和应用。我们国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经历了三个不同的认识和发展阶段。计算机作为工具的教育阶段,形成了计算机文化和网路文化,人们开始认识到计算机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培养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2000年,我国教育部正式将中小学实验开设的计算机学科课程定名为“信息技术”课程。可以说,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与我国教育信息化是同步发展的。当我们步入信息化时代,面对海量信息,就需要适应这一社会的新素质——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其核心要素是信息技术。

新华网:您认为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相关工作的意义在哪些方面?

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相关工作是为未来社会发展做准备

陈庆贵: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要培养具有数字素养与技能的社会公民,信息科技快速发展催生出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深度融合的数字化社会,我们需要加强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教育;

二是为未来社会发展做准备,数字素养与技能的培养不只是培养数字工具消费者与适应者,更是要培养新时代的劳动者和创造者;

三是助力学生、青少年高效开展数字化学习,引导他们自觉探索数字化环境学习方式,合理选择数字化学习资源,从容应对新时代学习变革;

四是让数字化创新成为一种习惯,促进开放创新、开源创新、合作创新人才的培养;

五是树立遵守信息社会法律法规,践行信息社会责任的意识。数字化生存环境也产生了新的社会秩序。生活于其中的每个人,都需要牢固树立遵守新的信息社会秩序意识。

总的来说,信息科技课程强调围绕核心素养,提高学生信息意识、发展学生计算思维、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具备信息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在使用信息科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遵守道德规范和科技伦理,培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在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中健康成长。

新华网: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作为承载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基础性工程,请您介绍一下在信息技术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国家、教育部门有哪些具体举措?

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与创新

陈庆贵: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特别是二十大以来,我国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数字经济更进一步繁荣与发展,离不开国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更离不开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与创新。在信息技术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不同时期我们国家和教育部门都有许多重要举措。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充分利用信息科技推进教育公平,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二、通过信息科技为师生教与学活动减负增效;三、利用信息科技,关注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四、积极创设环境,鼓励学生参加信息科技的创新实践活动。

 新华网:今年的全国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在全国23个地区设立赛区,超过12万名中小学生积极报名参与。您认为大赛为什么能吸引到这麽多参赛者?

开源、开放、创新、公正、公益

陈庆贵:首先大赛是权威机构组织,有广泛的信度和效度。中国电子学会成立60多年来,在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创新实践活动等方面,有许多研究实践的成果及案例,大赛是通过教育部审批,也是“世界机器人大会青少年机器人设计与信息素养大赛”赛事之一,2022年8月,正式入围教育部“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在我国科技、教育界,青少年学生及家长中有广泛的可信度;二是赛项设计具有“时代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并且适当照顾到“地域性和特殊性”。传承了三级赛事,即“发动地方赛、把关省赛、出彩国赛”的运作机制,以“电子学会”为主线,结合各地实际,成立赛事组织机构,层层有机构负责把关;三是大赛秉持开源、开放、公益、创新的办赛原则,公平公正的严格执裁。严格按照教育部《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即“白名单”)的相关规定,做到了坚持不收取费用的公益性和示范性的运作赛事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新华网:本届大赛的比赛内容包括“智能应用、算法思维、自主创新、定向邀请赛”四大类别,这些设置的类别和项目与往年有哪些不同?有哪些亮点、特色?

新时代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

陈庆贵:本次大赛设计了四大类,共16个赛项和3个邀请赛项,与以往相比,有三个方面的转变:一是从以智能应用为主的赛项设计向关注学生数字素养提升的转变;二、从传统赛项设计向增设自主创新、运用国产语言、平台和工具的转变;三、从关注本届赛项向研究和关注培育新赛项和未来发展的转变。

在赛项设置和学生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时代性和地域性是本次活动的两大特色,像信息素养的新理念、跨学科学习与实践、信息科技与学科深度融合、信息科技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等,让我们感受到了新时代的气息和特色。

像开源鸿蒙主题赛、电子创新设计主题赛、中国风创意智造挑战赛这些以国产开源平台为主,采用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硬件/软件核心系统,展现青少年应用自主可控系统生态构建信息化作品能力的竞赛项目是本次大赛的亮点之一;第二个亮点是本次大赛的新设计——定向邀请赛,以面向特定青少年群体的信息技术水平验证为主,采用特定试验平台或工具,参赛为邀请报名方式,不评定获奖结果。这对培育新赛项和特定人群赛项及特定人群信息素养培养有重要意义。

新华网: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对于青少年科技创新的培养上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科学素质培养与升学、获取科技信息和参与渠道等等。您希望通过像大赛这样的编程类赛事对促进我国未来科技人才培养有何帮助?有什么期待和建议?

积极推动未来科技人才培养

陈庆贵:我国要成为科技强国,人才最重要,教育是关键。教育部已经推出一系列举措,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加强了如:信息科技、劳动技术、科学课程等,科技和实践含量较高的学科课程建设。我相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效果将会很快得到体现。

有专家认为“自动化编程”将会实现,信息科技新课标应该弱化编程内容。现实情况是,大多数专家和教育一线的同志,都认为编程还是信息科技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中小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思维、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次大赛主办方经过认真调研,保留并增强了编程类赛项和内容。

期望未来看到更多科学家走进中小学,或通过远程在线方式开展专家讲座、学生作品点评;有关方机构积极探索科教结合的赛项组织形式,特别是地方赛事活动。持续推动青少年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和参加创新实践大赛活动的积极性。

返回列表页

加入会员

学会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