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系统
个人会员
单位会员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资讯 正文

产业创新发展下的可靠性技术与应用专题论坛最新日程 | 第十六届电子年会再出发

2023-02-28

1677561508581022.jpg




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电子信息年会(CEIC),将于2023年3月31日-4月2日在广东省珠海市珠海国际会展中心重磅重启。产业创新发展下的可靠性技术与应用专题论坛将于3月31日举办,论坛邀请王自力院士担任主席,王蕴辉研究员担任召集人,邀请李彦夫教授、王俊总监、张力教授、景焕强副主任、张增照正高级工程师等领军专家学者,分享可靠性工程最新发展与实践;研讨企业如何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质量管理,以及如何应用可靠性技术保障重大设施的可靠性;为相关科技工作者搭建一个交流可靠性技术最新研究成果、把握领域前沿、激发创新思维的平台,助力我国可靠性技术与应用在产业的创新发展。诚挚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共同交流。





专题论坛议程

1677561555139474.png




论坛主席


1.jpg

王自力(论坛主席)

中国工程院院士,可靠性与环境工程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任


个人简介: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导,现任装备可靠性工程技术中心、可靠性与环境工程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可靠性系统工程理论研究与重大工程管理实践,形成可靠性综合集成理论,研发综合集成平台,成果已推广至十大军工集团20多个重点型号、100多家单位。受聘973技术首席2次,发表论文140余篇,出版专著7部,培养博硕士70余人。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率团队集体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


报告题目:基于模型的可靠性系统工程


议题简介:系统介绍可靠性系统工程(RSE)理论方法,特别是其最新发展——基于模型的可靠性系统工程。首先,介绍质量强国战略需求,回顾以问题为导向的质量工程发展历程。其次,介绍“三全质量观”的内涵和要求,说明性能到效能、事后到预防、硬件到软硬结合的三个转变,提出“从生产到设计到全寿命,抓质量管理更要强化质量设计”的质量技术变革观。然后,回顾我国可靠性面临的主要挑战,介绍RSE的诞生、理论框架、方法论及技术体系架构。重点阐述基于系统工程V模型的可靠性综合集成解决方案:包括基于效能仿真的需求集成、基于模型驱动的研制集成以及基于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的运维集成。在此基础上,介绍RSE工程实践的技术体系、标准规范、集成平台、应用案例等,并重点阐述歼十飞机首次系统应用RSE理论方法成效,以及以效能为核心的航母工程创新实践。最后,从模型化、智能化、微观化等方面阐述未来发展趋势。




2.jpg

王蕴辉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电子学会可靠性分会主任委员


个人简介:

研究员,现任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副所长,兼任装备发展部装备质量管理技术专业组副组长、装备发展部可靠性系统工程技术专业组成员、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中国电子学会可靠性分会主任委员。长期从事质量可靠性及安全性技术研究,主持战略性电子材料测试评价中心建设,牵头筹建及成立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电子材料领域委员会(CSTM/FC51)。主持完成可靠性专项工程、高质量发展专项、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防护平台等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首次在国内推出工业互联网+质量工程方案。参与多个国家重大工程质量方案制订,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省部级以上项目10余项;编著《质量与可靠性管理》《电子元器件可靠性设计》等著作;发表论文20余篇;曾获中国电子信息科技创新团队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等多个省部级以上奖项。




与会嘉宾

3.jpg

李彦夫

清华大学质量与可靠性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个人简介:

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教授,清华大学质量与可靠性研究院执行副院长。2011-2016年任教于法国巴黎中央理工与高等电力学院。长期致力于系统可靠性建模、评价与优化方法的研究,并将其应用于高铁、通讯等系统,取得一系列原创性学术成果。在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入选Elsevier 2019-2020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与华为、京东等头部企业开展长期合作研究,获得了较为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担任可靠性旗舰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Reliability》副主编、中国质量奖评审专家。


报告题目:电信网络的可靠性指标体系研究——网络运维视角


议题简介:电信网络是最为庞大复杂的工程系统之一,其中各类先进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然而电信网络的运维服务仍旧处于修正性维修的阶段,运维人员的工作任务繁重且重复性高,而运维成本已经占据电信运营商开支近三成。随着我国5G基站的大规模建设和投入使用,运维企业和部门早已不堪重负,亟需制定系统性的解决方案。电力网络传送能源,电信网络传输信息。这两项基础设施对人类社会都至关重要,且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电力网络的以可靠性为中心的运维(RCM)发展较早,已形成成熟的可靠性指标体系指导运维工作。本报告通过回顾和借鉴电力网络可靠性的发展历程,旨在推动电信网络可靠性指标体系的制定与实施。本报告将电力网络的指标分为配电可靠性和发电/输电可靠性,将电信网络的指标分为基于连接性、基于性能和基于状态的可靠性。之后还展示与分析了两种网络的可靠性指标体系发展路径之间的差异性。作为创新研究,我们提出了一组新型的可靠性指标体系,并在相关局点开展了初步验证与应用。最后为电信网络可靠性的未来研究与实践指出了重要方向。




与会嘉宾

4.jpg

王俊

美的集团品质总监


个人简介:

2000年加入美的,历任美的家用空调质量主管、供应链经理、质量部长,生活电器质量总监,现任美的集团质量管理总监。在岗期间组织各部门最终获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颁发的“中国质量奖”、广东省质量发展促进会颁发的“企业优秀首席工程师”、广东省轻工协会颁发的“优秀质量高管”等。

报告题目:美的智能质量管理与可靠性实践


议题简介:1)介绍美的集团获得第四届中国质量奖的“5全5数智能质量管理模式”,包含质量管理模式、制度及方法,机制、措施及成效,以及未来质量创新思考与规划等;2)介绍美的可靠性工程方法论及实践--全面可靠性系统TRS,包含TRS的理念、方法及实践过程。




5.5.png

张力 

国家核安全局核电厂人因工作组副组长


个人简介:

湖南工学院人因与安全工程研究院教授,国家核安全局核电厂人因工作组副组长,全国电工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维修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核电厂安全及可靠性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核电安全监控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人因领域首席顾问。长期致力于人因可靠性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及大亚湾核电厂、岭澳核电厂、岭东核电厂、秦山核电厂、秦山第三核电厂、中船重工701所、华东电网等企业人因可靠性项目。获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3项及其他省部级科技二、三等奖8项。


报告题目:我国人因可靠性分析(HRA)的发展与展望


议题简介:人因可靠性分析(HRA)是人因可靠性研究最基本内容之一,亦是分析人因可靠性/人因失误的基本方法。报告阐述HRA的功能与作用,简介HRA发展历程,概述分析主要HRA方法,介绍国内HRA研究状况,讨论HRA研究发展动态及最新进展




6.jpg

景焕强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运营管理质量部副主任


个人简介: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运营管理质量部副主任,分管中兴通讯可靠性工作,长期从事ICT产品可靠性技术及可靠性管理工作。多年来持续组织参与标准组织和可靠性峰会论坛,在5G产品可靠性领域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制订工作中发挥中兴通讯的力量。牵头的中兴通讯可靠性项目曾多次获得中国电子学会、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科学技术奖。近年来基于可靠性组合管理实践推进中兴通讯可靠性工作数字化转型。


报告题目:基于场景的可靠性设计


议题简介:中兴通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抓住机遇一路奋进,并最终实现弯道超车,在5G技术、专利、标准、产业、终端等方面引领全球,源于长期坚持自主创新和质量为先,聚焦客户需求并快速响应。稳定、可靠是客户眼中高质量产品的核心特性,中兴通讯自成立以来始终重视可靠性工作,搭建了契合企业自身的可靠性组织体系及业务流程,形成了完备的可靠性工程技术体系及可靠性组合管理模式。5G时代,中兴通讯将自己定位为数字经济的筑路者,坚持将最难的事情做到最好。通讯技术赋能千行百业,在此背景下,“场景化设计”将成为新时期中兴通讯可靠性工作的核心命题。




7.1.png

张增照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副总工程师


个人简介: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国务院省级质量核查专家,中国质量协会可靠性促进委员会专家委员;广东省电子学会理事会理事;广东省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GD/TC28)会秘书长。主要从事电子产品测试、试验和可靠性技术研究,创造性提出了质量可靠性整体解决方案(TSQ®),填补国内空白,TSQ应用于天津、重庆、铜陵等37个地市及美的、格力等近千家企业,帮助企业质量可靠性提升,效果显著。主持了GJB/Z299《电子设备可靠性预计手册》关键技术研究等10余项省部级项目,获得省部级奖励5次,获发明专利2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为企业进行了118场次的可靠性培训,累计受众超过2万人次。


报告题目:新工业革命背景下可靠性技术的机遇与挑战


议题简介:以智能化为重要标志的新工业革命正在迅猛发展,给可靠性理论和技术提出了新挑战、新机遇。报告面向新工业革命特点,从可靠性指标、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三个层次,分析了可靠性技术面临的新挑战,探讨了物理层与逻辑层共存的可靠性研究,智能制造模式下的质量分析和可靠性研究,多故障状态的可靠性分析等技术发展新机遇,探索提出了加快建立信息驱动的可靠性管理体系研究,开展面向新业态的敏捷可靠性技术应用研究,加速推广质量可靠性整体解决方案(TSQ2.0)的等新可靠性技术发展方向,提出了在行业建立产业可靠性引导新机制的建议。




参会注册




根据会议工作安排,经组委会研究决定,原定于2022年举办的第十六届中国电子信息年会,现定于2023年3月31日-4月2日在广东省珠海市珠海国际会展中心召开。


本届年会以“电子新时代,强国新征程”为主题,将组织1场主论坛、30余场专题论坛,汇聚国内外50余位院士、300余位国内顶尖学者以及知名企业专家,年会同期还将举行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大会组委会诚挚地邀请您出席这一盛会,与在场嘉宾碰撞思想,共享成果,共同探讨学科前沿研究,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请您尽早与组委会联系确认参会意向。


1677561682362546.png


扫描上方二维码注册。或电脑端访问进入电子年会官网注册参会:http://ceic.cie.org.cn/




联系方式




联 系 人 :和军芳 赵琦  李芳 

联系电话:4008061889 010-68600747  68600756  

电子邮箱:academic@cie.org.cn

学会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普惠南里13号楼




欢迎致电咨询!




返回列表页

加入会员

学会官微